武侯区
倪家桥社区
○6大类微信功能群:
居民可根据需求,加入不同的微信群,体验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
○党群服务中心:
成一站式服务平台,集“党群、政务、社区、文体”服务于一体
○院子文创园:
开设钩针课等课程,丰富居民文化生活
杨俐的热心肠,在玉林倪家桥社区是出了名的。在广安生活了几十年的她,没想到自己的晚年生活会在成都一个叫做倪家桥的社区里度过。退休前,杨俐是广安的一名教师,2005年退休后,跟随儿子到了成都武侯区玉林街道落户。
偶然一次机会,她了解到社区开设有各类免费兴趣班,报名参加各类社区活动,杨老师很快就融入到了这个院落,和周围的邻居打成了一片。没想到,退休后不仅在社区找到了乐趣,参与活动深切感受到了天府文化的滋养,她也在社区找到了“新工作”——成为了一名“红袖套”志愿者,用自己的热心,回馈着其他需要帮助的人。类似于杨俐这样的志愿者在倪家桥社区还有20多人。社区通过“微党课”及公益文化课等形式,让天府文化潜移默化地浸润居民生活的同时,也培养了志愿者。
受惠:
多种社区活动,丰富老年生活
杨俐家住成都市武侯区玉林南街一号。刚开始,退休后到成都生活,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朋友,对杨俐而言是不太适应的。“儿子要上班,我和老伴儿两个人,就出门遛个弯,买点菜回家做饭看电视。”去年夏天,她从社区院坝门前经过,发现门口摆放了“微党课”的授课表通知,可以免费报名参加。杨俐报了名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。“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微信群,有时候社区的公众号也会通知授课信息。”倪家桥社区结合居民的日常需求,成立了6大类微信功能群,居民可根据需求加入不同的微信群体验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。
杨俐还拉着自己住在玉林南街一号的几个姐妹一起去社区上课,大家又一起加入了社区的合唱团。“我现在日程表太忙了,每周只有一天能带带孙子,儿子儿媳也特别支持。”杨俐说。在五四青年节当天的蓉漂音乐会上,杨俐和社区合唱团的李黛丽、郝瑞宝等5人,即兴上台合唱了一首《绒花》,不仅活跃了气氛,也让在成都打拼的年轻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。